地理信息
2020年03月18日
WADGPS系統主要由四部分組成,分別是衛星跟蹤站、用戶站 、主控站和差分信息播發站 與數據通信網絡組成。
1) 衛星跟蹤站:
對衛星跟蹤站的要求首先是必須精確知道該站址的三維地心坐標,一般其點位精度應不低于±0.2m。對站址周圍環境的主要要求是希望在360度視野內至少能有高度角5度以上的開闊天空。此外,跟蹤站還應配備原子鐘、能測定電離層時間延遲的雙頻GPS接收機、 自動氣象記錄儀等。
跟蹤站的任務是將其原始偽距觀測數據、氣象數據和當地電離層時間延遲改正等各類數
據實時地或準實時地傳輸至主控站,其中偽距觀測數據主要用來計算衛星鐘差,一般要求一秒鐘一個采樣,因而一秒就應傳輸一組觀測數據。
為了使主控站能正確算出這三項差分改正,至少需要三個跟蹤站,但為了改善計算結果地精度和進行檢查,一般WADGPS系統跟蹤站要4-6個。
2) 用戶站:
WADGPS系統中的標準用戶站應是利用C/A碼的單頻GPS接收機,用戶站希望在周圍360度視野內有高度角15度以上的開闊天空。
3) 主控站:
在WADGPS系統中最關鍵的是主控站,它通過數據通信網絡接收各跟蹤站傳輸的GPS偽距觀測值和電離層時間延遲改正值,結合本站相應的GPS數據,計算出三類廣域差分修正值, 即對每一顆GPS衛星的星歷改正、鐘差改正和電離層時間延遲改正等8個參數,然后通過數據通信網絡將這些差分信息傳輸給差分信息播發站。
4) 差分信息播發站和數據通信網絡:
WADGPS的數據通信網和LADGPS(局部差分GPS)的數據通訊鏈的主要區別在于多了跟蹤站和主控站之間的數據通訊。主控站或播發站的數據傳輸和播發、數據通訊中的編碼器和用戶的解碼器的功能都和LADGPS類似,但由于該系統要求覆蓋面廣,傳輸的信息量大, 因此WADGPS中的跟蹤站至主控站的數據傳輸和播發站向用戶站的差分信息傳播,常常須 選用長波、衛星通訊等。所以,WADGPS系統中的數據通訊具有數據量大、速度要求塊、 通訊距離長、覆蓋面大的特點,因此,數據通訊網絡是WADGPS技術中最為復雜、投資最為昂貴的部分。
聲明:以上內容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,出于分享信息及學習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、本站不對其真實性負責。